印證分

十、對於修證時過程上之印證

修滿心中心二、三百座後,意境自然開朗,至五、六百座,則又日有寧喜。各人根器不同,印證稍異,姑略論其所證得,勿分彼此勝劣可也。

(一)忽得輕安快樂,其舒適實不可名狀,每思求得之,但此似乎寂靜輕安而已,得體而未起用也。

(二)忽見此心廣大不可思議,於事之因地果地,洞見益明,此漸入大悲輕安之境,是已起用矣。

(三)其快樂轉覺平淡,無勝得心,無成就心,反虛入渾,真體內充,此漸入寂滅輕安之境。

(四)經此三種輕安,其間必經過無數反動,甚至舊時積習,一齊發出,良由從前是壓迫功夫,不知者謂為退轉,實則搬運正忙,一切夙垢正打掃出屋時,是好處,非壞處,若再起愛惜而留之,則大誤矣。

(五)其間忽好弄文字作偈語,好與人多辯,皆是夙垢中種子。比較稍好者,一經搬出,不必再惜。

(六)其間忽經過痛哭流涕,此有二境,一則怖畏生死,或恐此生不及;一則不期然而如是,亦喜極而涕。惟稍不同,此亦種子翻出即了。

(七)其間忽見山不是山、水不是水,又見他人種種,無一是處,惟此法為是,此正深入而未翻身時。若再經反跌,則生平等智光,入不二境矣。

(八)其間忽生待心,自以為久久自然會得,此等習慣,全由放逸中來,亦不痛切故。

(九)其間忽自己不信自己,此由因地上不敢承當,決定力小,故有此疑。

(十)其間忽辯才滔滔,昔所說者,不久即自覺其非,此由於慧力未足,量度未周,故欠圓明,但從此日有進益。

(十一)其間自覺一月有一月之進步,一日有一日之不同,並亦不知何故如是。

(十二)恐怖心自不易起,因得失心淡也。

(十三)照力之遲速,蓋心境相對,不照即不轉,不轉即不空,其力亦漸增加如次: (l)先見境而覺照,但必竭力提起。
(2)見境而覺照,覺照雖在後,提起則不必用力。
(3)見境即知覺照,略有先後,但未離於知。
(4)見境即照,同時提起。
(5)先以覺照,境若在後,然有時忘失。
(6)境隨心照,時時覺照在前,然尚顧及覺照。(以上在功用地)
(7)不知有照而未離照,明知有境,本來無礙。
(8)常寂常照。
行者自問居第幾位中。

(十四)其間忽生驕慢,輕彼後學,或疾視固執不化之人,以及弄文作偈,皆是夙世習氣種子,無論何人,亦必經此過程,世人目為狂禪,能再痛切打掃,自臻圓淨。雖然,得此禪病已屬不易,比諸了無消息者,何止天壤。

(十五)其間自得勝境,即生各種見地,此見地自較往昔為高,乃喜而存之,不肯捨去,在世法為成見,在佛法為所知,執其所知,不求究竟,遂障於道,此必經之階級,亦功夫半進時之印證,若不打破,轉成大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