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修分

正信

佛說法四十九年,三藏十二部,千言萬語,只是要人認識本來面目,相信自己本來是覺不是迷。但因何而迷,要使自己研究個所以然出來,方才肯去怖苦發心。發心的力量有大小,因為研究有明白不明白,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苦,自然完全不肯發心;有些人已經發心,但因循放逸,是半明半昧,所以不痛切了;更有些人,用功雖切,但進步極遲,不得親切受用,是由於明白不透徹,信雖有而不堅,願雖發而不大,行雖持而不恆。經云發心第一難事,發心者,發信願行之心也,信自己本來是佛,只因迷而不覺,今日既知所以,只要肯修,回轉頭來,此生決定可以見性成佛。自己決不肯自暴自棄,是謂信。既明白此理,見到沉淪的苦,彼岸的樂,自然要於此生成佛,勿再因循坐誤,是謂願。既願矣,就要在事上去實行,是謂行。前為理,此為事,理事相合,是為信願行合一。合一的境界有深淺,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,不是他人可得而測,只有自己知道。知道本來面目,我人既抱利己利他之願,當為人決定一條正路,先把因地弄正,使伊明白因果,明白自己因地本來完全不缺,與佛絲毫不二,只是不肯啟發,所以不得果。我人既負這個勸導的責任,總要教伊信得全,信得大,信得切,否則誤人慧命,關鍵只在此點,可不慎哉!

信是決定不疑之謂,苟有一二猶豫,即不是信。如何信全,謂信理信事,信心圓滿,不偏執不惑亂,發信心者當如下:

一、信因果不二,有因即有果。已成之果佛,如釋迦,如彌陀,如藥師。一切果佛,當初未成佛前,其因地佛性本來完全,亦曾經顛倒過來,由迷而覺,由覺而修,由修而證。從前經過程序,與我今日不二。

二、信我今日之本體,原是本覺,土即是心,本來是淨土,只因迷而顛倒,然佛性始終不壞,半點不缺,因上完全可以成佛。譬如兩塊玉,同樣可以雕刻個佛,一塊是已雕,一塊是未雕,未雕的一定照已雕的一樣莊嚴,維妙維肖,才合正路。如存一種客氣劣小之心,不敢承當同佛一樣,目前且留一點不像,待到來世再刻,將當仁不讓之義,當作貢高我慢,此是信得不全。

三、信不但我如是,一切眾生各類皆同等有佛性,我亦敬之如佛。彼今世不幸而為貓,我則為人,再世我或變為貓,貓竟轉為人,伊卻先修而成就,先來度我,我又何可輕之慢之。故學佛當三世論,不得以今世所修之久暫而斷其功行之淺深也。要如是信,方不墮我慢貢高,輕彼後學,後學亦不至因此自棄,故云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知理而不達事,非全信也。

四、信佛所說法,不可拘執不化,有了義,有不了義,當依義不依文,不可執章句隻字。蓋佛說法,往往少文而釋多義,切不可以情見測聖意,執古不化,死信而不活信。如信極樂世界,死執西方是極樂,一若東方便是苦地。要知《彌陀經》,說西方一切莊嚴之後,點明十方一切佛世界。明明說十方淨土,只因眾生性情太活,三心兩意,行持不專,不得已而介紹西方一處,又說明「從是」,言從娑婆算起,假定為西,不致偏執。如是活信,方是大信。

五、要信自己佛性雖全,但無始習氣所覆,自力斷斷不夠,當借佛力,三密加持,見功方速,信心愈切,則行持愈堅。

六、信凡一切修行,必受種種魔難,惟恆久不變,斯克成就,恆久為老,不變為實,老實修持,信方真切。

七、信師師相傳,即是佛傳,善知識與佛不二,十分恭敬,即十分親切,即得十分利益。

八、信一切法皆是無上,以一切皆佛說故,只因時代不同,眾生根器不同,法無定法,因機而變,佛不涅槃,法輪常轉,謗法即同謗佛故。

九、信各種法門,皆有次第,各各不同,且各人證得不同,不得妄測他人境界,忘卻自己功行。

十、信末法時代,一樣有利根人,佛菩薩非可形見,不可以色聲相求。

十一、信未得謂得、未證謂證是妄。但意測亦是妄,以未知謂知,同一不實,同為大妄。

十二、信見性成佛,要當下直承,佛不欺我,此生決能明心見性,此是頓悟成佛。惟無始積習未除,非此生所可掃蕩淨盡,不能發通成佛實為二事。

十三、外道亦有五通,與佛法之證得不同,佛法先求開大智慧,證得漏盡通後,再發五通,方不為境轉而墮落。

十四、信人生苦因,只是個心境習氣纏縛,知斷習氣,即入正修行路,即斷一切苦。

十五、信一切業障及六道輪轉,只是一習氣心用事,習重者業重,習輕者業輕,要除一切業障,當參心地法門。

十六、信減劫時代,佛法衰落,一世不如一世,我如此生不了,更待何時,倘遇善知識,寶山勿空過,時不再來,切不可稍存待心,要如是信,方是真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