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機分

心謂寶藏

云何謂藏?即指藏識。識又分為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,茲分說之。

五識者,前五識也。即眼耳鼻舌身,與色聲香味觸相對而起之識也。此如門口招待使者,招待客貨入棧,藏而未入者也。

六識者,意識也。由前五識而引起之意念也。此如接收運貨入棧房內之專使也。

七識者,比量分別識也,以能分別其孰善孰惡,以及無記,固執勿放鬆,即我愛執藏也。此如檢別貨物而定美惡之人,為苦之總因,煩惱之祖,梵名末那識。

八識者,藏識也。藏有能藏、包藏、我愛執藏三種。能藏者,謂有藏之能力也,藏入即不復再出,不問若干年,總之不能除去分毫。包藏者,言其量可包羅一切也,大如山河、日月、地球,小如芥子、米榖、細蟲,一齊包入也。此如一大棧房,一切大小、好壞、穢淨等物,無不藏入,梵名阿賴耶識。

九識者,即八識之空淨者。八識雖屬棧房,其始本來空淨,貨物雖有運入運出,往來紛擾,但棧房實不因此而移動,非垢非淨,無來無去,原本白淨無瑕,故別名為九識也。九識名曰白淨識,梵名庵摩羅識。

以上諸識,本屬一體,非有實性,為醒耳目故,立此假名,但言心之如何起因而造業耳。

世人起因造業,落入因果,不易救拔,此身口意三業之不易清淨也。云何身業?曰殺盜淫;云何口業?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;云何意業,曰貪、瞋、痴。此為三毒,總名曰十惡。如加一不字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等等,即是十善。但意業為主,因也;口業為引,緣也;身業為成就,果也。如不從因上救根,但於果上補過,終無益也。本會修戒,由定慧入手,以定慧是戒,乃心戒,所謂根本大戒,但亦不廢戒相、威儀。

修行先從心修行,就根上下手,此心中心由體起用之法也。故說意業緣起,不厭其煩,人苦不自知其病,佛乃告以各種習氣,有百六十種心,《大日經》簡之為六十種,使行者各自反照而內省也。曾子「三省吾身」,此三省不可指為三次,若每日三次,亦幾一曝十寒矣。此三乃一日三時,初時、中時、後時也。即言無日無時不如是,日如是,月如是,久之自熟,去「三月不違仁」不遠矣。心上諸病,皆屬習氣,其根不外根塵對縛,色心雙纏。譬如鏡子,對物而有形影,外無物,鏡自空。雖然,有不同處也。

一、鏡對物而有形,物去形亡;心對境而起念,境去形留,以攀緣故。

二、鏡外物去即無形,心外境亡,念卻仍有,以憑空攀緣故,立種種影像故。

三、鏡對物必留形,心對境可以不留,如視而不見,心不繫屬等等。又如有智慧者,現量已圓,亦能斷一切故。

四、鏡對物只留一形,不能變化,心對境,留形外,更可使其轉變,幻化無量。若有智慧,又可另轉一意境故。

由此可知主權實在我手。愚者不識主人翁,任彼流轉,不能轉物,乃為物轉,甚至讀經為經所轉,成一死解,不能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