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修分

修心中心法門

心中心大法,為最高無相密乘,非具大無畏精神者,不敢信而修也。在西藏必修有相密,滿二十年或二十年後,方可修此,東土人根器不同,故可直詣深造。此法初修,其責任在師,未經審查,不妄傳也。民國十七、八年間,大愚阿闍黎,開山於京滬各地,當時求法者五、六萬人,每日傳眾數百人,不及細談法要,世遂以普通密宗視之,大半中途廢修,或生疑謗,其深信不疑,親承左右,略得心要者,至今不滿二百人焉。現愚師隱居漢皋,暫謝世緣,分囑諸同門,宏化各方,不敏以一知半解,抗顏上座,與諸仁結此無上勝緣,深感慚愧。所幸二年以來,修眾均得受用,法緣日盛,禪密融會,此土清淨,至此心中心法,過去種種疑謗,亦賴諸仁親證,不辯而自冰釋矣。關係未來修眾,功德寧可思議!心中心修法,本毋庸再述,惟方便來者,留惠後學,說明似不可以不詳。

心中心法,以法而論,屬於密部,惟可使行者直證心田,是又通乎禪淨,蓋融禪淨密於一爐也。破一切法見,至極究竟地,一切儀軌,又極簡單,不必設備種種供養,無分男女老幼貴賤,只要能坐兩小時者,即可修持,並可克期得定。定則自然生慧,故非坐過百座者,不能與談心要,使明體啟用也。此法妙在於昏天黑地一無趣味中,忽然開朗,親見實相,證得三昧。又以各人習氣之不同,其感應快慢,與反應影像,亦隨之而各異,故修時宜常親師友,以便參問,否則坐甫得定,感得境界,又忽疑而不坐,此病又極多也。

修心中心法,重在下座後,見境練心,以慧照力,照見一切皆幻,心自無著。無著即是無住,無住乃名無念,非不見不聞之為無念也。此法乃攝心無上妙法,由明心而空境,由空境而空心,由空心而空空,由空空而顯性,由顯性而圓照,由圓照而湛寂,斯入於心中心微妙之至境矣。

修心中心法,約分為五期,一、六印修滿之期,二、繼續再修之期,三、打七之期,四、滿一千座之期,五、放棄不再修之期。此法至多為一千座,如不肯放棄時,便成法執之病;又六印滿後,即不肯再坐,此二種人最多,甚可惜也。

眾生病根,只在習氣,不拔除其根,則非徹底,此根潛伏在性內,心中心者,表其性也。此法初修在求定,得定為體,由定而生慧,起慧為用。坐時修止,體也;下坐時修觀,用也。止觀並進,定慧交資,體用合一,體大用大,體小用小。然行者往往不起用,則每日只兩小時用功打坐,平時不肯參究起用,練習觀照,故得效甚少,遂疑法不究竟,譬如磨刀而不試用,終不知刀之利鈍,乃咎於磨之非法,妄生我見,豈不惜哉!

修心中心法,迥異乎其他法門,凡初修時,容易得定,及至中途,反覺紛亂,此正大進步之時,行者切勿疑退。譬如兩碗淤泥水,一則止靜勿動,使污泥下沉,水自清潔,見功雖快,非究竟也,稍一動蕩,復渾濁矣。此則將污泥逐漸提出,翻動自多,越翻則去泥越多,翻至徹底清淨時,更不怕動蕩顛倒矣。又如病人服藥後,必經過汗吐瀉之反應,其病方除。

世人求定,每以死守不動為定。此是靜而非定,定者,動靜一如,定亂不二之謂也。無論諸境現前,為利衰毀譽,為稱譏苦樂,八風前來,接而不染,不變不搖,斯為正定。心中心法,實可修至此等境界,然一班劣慧者,必瞠目吐舌曰:「此是佛境界,我輩凡夫,如何做得到?此必狂魔顛倒,不知分量。」云云。若有聞者,必疑退而不學,坐以自誤,此是人情作用,切切不可!行者當有勇猛心、探險心,天下無不勞而獲之便宜事,況學佛耶?

東密、藏密重於有相,儀軌極嚴,佛像莊嚴,所費不貲。獨心中心法,不拘一切,不擇地點,只要如法修持,滿足時間,即可成就。耐心息氣,別無他法。第一不許求神通,第二不許見光見佛,設有諸境現前,勿許歡喜,勿許疑怖,認為幻化所作,一概勿理。坐時勿性急,有人來擾亂,或小兒啼哭,亦不許惱怨,凡逆我意者,即借以練心,轉其積習,每逢惱怨,當生歡喜,久久習於自然,則平等智光現矣。

修法以恭敬痛切為上,恭敬則不苟,痛切則能忍,定不難得矣。下座以活潑觀照為上,活潑可以化固執習氣,觀照可以考察平日功行之深淺,用不難起矣。日後對他人觀機,亦由此純熟進步,慧眼開於不自覺也。得定證體,可賴乎法,以有咒印也。唯開慧起用,全賴自己,非時時觀照練習不可,慎勿放逸。近世行者,雖多年修持,而煩惱依舊,此則不肯練習起用之咎,彼誤認世法與佛法為截然兩事。六祖云:「佛法於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若不依外境以練心,則失之遠矣。

修此法者,以心不放逸為主,不在毀身受苦也。故戒以心戒為上,手持印,身密也,無以起身業而殺盜淫止矣;口持咒,口密也,無以起口業而兩舌等惡止矣;心澄空,意密也,無以起意業而貪瞋痴止矣。此不戒之戒,戒於不覺者也。下座時之觀照證空,即屬防嫌杜惡於因地,戒之於未然者也。蓋殺盜淫為果,因地屬於貪瞋痴,而貪瞋痴又屬於果,因地屬於不明心。故心中心法,可直證金剛般若,為悟心之無上妙門,拔除根本業障者也。